2023年4月15日,由贵州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和贵州省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历史与文化高端论坛暨《中亚史》发布会在贵阳孔学堂举办。来自复旦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参会代表出席会议。
在此次会议上,宜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永胜博士提交了《河西走廊汉长城、明长城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兼论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一文,该文对秦代、汉代、明代甘肃河西走廊的长城进行了详细调查考证,得出明代与西汉在西北地区面临的边防形势基本相同,两朝在河西走廊修建的长城走向基本一致,两朝在西北地区采取的防御措施也基本相同;长城是用来保护丝绸之路畅通并且抵御匈奴和蒙古人的防御体系。本文也对酒泉和嘉峪关市的一些长城烽燧、城堡进行了考证,对酒泉市及嘉峪关市的长城防御体系进行了探讨。刘博士作为“西北史地”分会场的评论主持人,还对各位参会专家的论文做了精彩点评。
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是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交叉融合。与会人员通过主旨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历史与文化进行探讨,以中国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文化交流史为线索,聚焦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以构建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为旨归。这也说明,中国史研究要有世界眼光,世界史研究要有中国情怀,中国史和世界史研究要加强合作与交流。
此前,刘博士还参加了2023年3月24至25日在四川省西南科技大学举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研讨会和2022年12月1日-2日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2022学术年会暨成立四十周年”腾讯会议。
在这两次会上,刘永胜博士也分别提交了一篇论文并在分会场做了学术报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四川凉山州推进共同富裕路径调查研究》一文对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凉山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明清时期黄河下游水患治理及黄、运交汇问题探究》一文通过总结、分析明清时期黄河下游多次泛滥改道以及当时的治理措施,探讨了明清时期黄河与大运河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治理黄河的一些措施是否得当,对我们今天治黄、治运具有许多借鉴意义。
马院一贯重视老师们的外出学习和交流,这不仅开阔了老师们的学术视野,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决策咨询。
撰稿人:刘永胜 审核: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