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2005新方案公布伊始,就确定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①创新课程体系,实行专题教学。加大教改力度,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进行专题化讲授。在系统研究教材体系和对学生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打破以往按教材的章节体系进行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热点、难点问题,引入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把整个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专题,对基本观点和理论难度较大的重点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深入的阐述,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讲解。如《基础》课就根据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把教学内容九章整合为四个教学单元,即:大学与人生、爱国与人生、道德与做人、法律与做人,每一专题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人生观紧密结合。每一个专题的设置如下表:
大学与理想 | 1、我的大学我塑造 |
2、实现奋斗目标需要远大理想指引 |
爱国与人生 | 1、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
2、树立正确人生观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
3、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科学对待环境 |
道德与做人 | 1、继承优良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2、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
3、正确处理恋爱婚姻,努力营造家庭和谐 |
法律与做人 | 1、做一个懂法的人 |
2、我们身边的法律规范 |
3、宪法和实体法律制度 |
4、依法处理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
②灵活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学。由于《概论》、《纲要》的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比较紧张,两门课的教学内容又有部分重复,所以,各教研室经过充分讨论,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突出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概论》主要讲授前11章,第12-15章由学生自学;《纲要》主要讲授上编和中编,下篇与《概论》课重复部分由学生自学,并写出学习心得,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其一是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基本做法是将教师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开展一些角色互换,实行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直观形象教学;同时,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师生之间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感情,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寻路者”与“引路人”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将任课教师分为不同的教学组,分专题进行流动上课。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听到不同教师的不同风格的授课,进一步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专题也可以有更精心的准备,同时教师之间也能形成竞争与学习机制,有利于教学交流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三是有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各种文字、图片资料,放映《建国大业》、《复兴之路》等精选资料并根据课程的内容,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目前我院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每门课程都制作了较完备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④鼓励教改研究,挖掘教改潜力。我校在努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结合教学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以教学引领科研,以科研支撑和促进教学。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4项省教育厅课题、6项院级课题和4项院级教改课题取得立项,2011年又申报并获得立项的有2项省教厅课题和3项院级教改课题。在宜宾市2010年科技大会上,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另外还有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1项。
二、高度重视课程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任何知识必须和实践结合才能转换为能力,任何理论也必须和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力。过去人文学科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较为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尤为如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及时加强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我们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均进行了有效探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五个一工程”
所谓“五个一”是指新生在学习《基础》课时要参加五个一项活动,即参加一项法制教育活动、一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项义工实践活动、一项公益活动、一项社会考察活动。
一项法制教育活动:指学生参加由学院组织的法制报告会或者旁听地方法院审判活动。近些年来,我校与宜宾市司法局联合举办了多次法制报告会。报告会(主题如《来自铁窗的忏悔》、《脱轨的青春》等)讲述了青年重刑罪犯如何从天之骄子沦落为阶下囚,在高墙大狱中感受失去人身自由的痛苦和重获自由的强烈渴望;又如何在监狱干警的帮助下改造自新,重新做人以及对国家法律尊严的认识,然后由资深律师进行点评,现场说法,对学生们震撼特别大。宜宾电视台、宜宾日报社等新闻单位都及时报道此类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宜宾市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这为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了十分鲜活的素材。《基础》课教改以来,要求同学们采取不同形式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通过各系党总支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纪念馆、李硕勋纪念馆、江北烈士陵园、中国李庄抗战文化中心等,要求学生认真撰写活动体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收到明显的实效。
一项义工实践活动:即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情民情。义工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有街道社区、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民工子弟校、国企事业单位等。内容也十分丰富:有的搞清洁卫生,有的做推销员、服务员、义务讲解员等。通过参加义工活动,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明确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一项公益活动:根据《基础》课的教学安排,学校鼓励并组织学生多次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活动。绝大多数学生是把活动面向社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多数学生到宜宾市各敬老院去照顾老人、到宜宾市翠屏区栈房街培智学校(智障儿童学校)去献爱心,通过开展这类活动,大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大好光阴。
一项社会考察活动:我校学生社会考察实践丰富多彩,学生自愿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人来多次参与实践活动,考察机关、企业、农村、学校、部队、监狱、文化中心、历史遗址等,考察结束后,学生还要认真撰写活动体会。
上述活动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方式:首先是计算学分。“五个一”工程按1个实践学分的标准列入课程教学计划,整个活动按计划进行;其次是成绩评定是综合的。任课教师将“五个一”活动手册和相关材料于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将每个活动记录在册,之后交班、系审核,每学期期末交任课教师处,教师根据“五个一”的完成情况评定成绩,并汇总成绩交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查(此成绩将纳入学科总评成绩);再次是“五个一”活动纳入了各总支工作。学校各党总支于每学期期末将本系“五个一”的有关活动材料交马克思主义学院,汇总上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五个一”工程如今已较为成熟而有成效,呈现出如下特色:
其一是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养成教育的统一。 “五个一”活动强调学生行为规范的习练,而活动本身使思想政治理论的原理内化在了鲜活的事实中,增强了理论的感召力,实现了理论教育与养成教育的统一。
其二是体现了教育目的性与学习过程性的统一。“五个一”活动追求教学效果,强调学以致用。但更注重教学活动的学生全过程参与,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实现目的性与过程性的统一;“五个一”的核心是实践性,它首先要求课堂与实践联系,紧密联系身边的、地方的、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其次要求实践与理论联系,实践活动要符合理论原理,践行理论规范;再次要求实践符合学生活动的需要,应是学生必须参加且能够参加又愿意参加的活动。这一特性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其三是采用立体化教学,强调教育资源的综合功能。“五个一”工程使第一、第二课堂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同教育作用。司法局、法院、检察院、武警大队等与我校为共建单位;中国李庄、赵一曼纪念馆、李硕勋纪念馆等成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粮液”、丝丽雅、天原化工、黄桷庄电厂、宜宾纸业、国营812厂等大中型企业,为宜宾学院学生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其考核评价也采用了立体化的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任课教师考核与系、部、班考核结合了起来,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教育教学效果。
2、《毛中特概论》的社会调查与社会考察
《概论》课的实践教学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所谓大规模,就是指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因为《概论》的实践教学有2个学分,学生必须参与社会调查,才能得到这2个学分。这2个学分又必须在成绩评定中体现出来,我们给社会调查的分值为总评成绩的40%(后面的考核方式特色中会细讲)。学生领取统一印制的《社会调查表》,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深入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填写在调查表上。近年来,学生社会调查的主题包括:价格波动情况、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大学生消费观、个体工商户经营现状、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群众文化生活现状、当地污染状况及治理、宜宾公交现状等等。这些活动学生均积极参与,热情度很高,效果很好。
上这门课的学期的最后一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成果做成PPT课件在全班展示,小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提问。在全校学习委员座谈会上了解到,学生非常满意这种具有强烈参与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渴望参与和互动的要求,激发了学生走入社会的勇气。学生开始走向社会时感到胆怯、害羞,但活动过后,他们了解了社会,强化了社会角色意识,使学生对国家、集体的冷漠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磨砺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三心四能”中的“强烈的好奇心”、“表达能力”、“和谐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发挥了作用。另外,由于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其活动渗透到学校周边环境中,甚至渗透到其它兄弟院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
二是学生代表组团社会考察。每一年《概论》都要组织社会考察,例行考察地点是重庆歌乐山的渣滓洞、白公馆和广安邓小平故居,考察地点与教材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相联系,考察的主题为“感悟红岩精神,领略伟人情怀”。考察团队是从每一个教学班中找出一个优秀学生做代表,由教师带队进行,有时巡视组的领导也会亲自参加。学生在考察中要拍下照片,做成PPT课件,回校后向全班同学讲解。如果遇到教学任务特别多的时候,没有时间去上述两个地点,我们也会选择就近考察,曾经带学生考察过“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情况。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读书活动、视听教学与社会考察
《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三种:
一是读书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读书,联系近代思想家的理论观点和史实来思考近代中国的革命道路,并写下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占总评成绩的20%。参考阅读文献有:《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敬告青年》(陈独秀)、《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列宁)、《民报》发刊词(孙中山)、《原强》(严复)和《变法通议》(梁启超)等。
二是视听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放映《复兴之路》的1-3集,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艰辛奋斗历程,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三是社会考察。《纲要》的社会考察地点是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川博物馆”和大邑“刘氏庄园”。考察主题是“缅怀民族英烈,弘扬时代精神”,考察目的是让学生把课本与史实更好的结合,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国史、国情的了解;让学生从具体的抗战文物与事件,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代表在回校后,继续开展后期报告活动:向所在教学班进行宣讲;把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做成影展,在全校展览。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思辩能力与写作能力训练
一是课堂辩论。《原理》课的“政治经济学”部分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内容中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据此设计辩论题目,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辩论。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材料、理性思考、随机应变等思辩能力。
二是论文写作。《原理》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哲学”部分学完以后,学生利用2周时间,完成一篇哲学论文(文科生不低于2500字,理科生不低于2000字,艺体类学生不低于1500字);“政治经济学”部分学完后,学生利用1周时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这两篇小论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基础。最后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学完后,进行期末考查。
三、创新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选择,涉及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非常重视对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是采用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综合考核与分层次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闭卷考试主要适用于知识性识记的客观试题,开卷适用于综合性较强的主观试题。我们的考试则采用了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形式,以检测学生对理论的归纳、概括能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及检测理论在学生头脑中的贮存量;
二是调整平时成绩记载的依据。以前学生的平时成绩是通过完成作业来体现的,这不能检测其平时学习的状况,现在把学生上课的表现(包含纪律、互动、表达等)列入平时成绩考核范畴,除此之外还要看学生所做的读书笔记,以督促学生去读去记。现在许多大学生没有读教材、读原著的习惯,以至于常常对教材一知半解。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政策意识、时代精神,学生必须有“读书”的过程:读教材、读原著、读文件、读相关资料。教师要定期地检查学生这一部分自学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能使学生非常完整地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是充分运用多种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评选优秀学员。评选主要标准:听课认真、发言积极、读书笔记认真详实,在班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对评选出的优秀学员,我们将进行表彰,并让其有机会参加暑假社会实践。B、对在该课中成绩和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实行免试。免试的比例控制在2%至5%之间,以班级为基本评选单位。同时严格掌握标准,符合免试的学生必须具有以下的条件: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二要是上课期间评选出的优秀学员,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文评比中获得等级奖;三要无迟到、缺课现象;四要听课认真,所做的读书笔记认真;
四是实行分层次、分类别考核。大学生的层次、类别不同,有本、专科生,文、理科生,艺体生等。其学习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针对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我们采取了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考核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适用同一套试题。这样既达到了考核的目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是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本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再一次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变期末考核为过程考核,即将教材内容的三个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进行分开考核,学生学完“哲学”部分之后,写一篇哲学小论文(文科、理科、艺体类有不同的写作要求),作为参加全校哲学小论文竞赛的材料,最后成绩折算为总成绩的30分;学完“政治经济学”部分后,再写一篇小论文,最后成绩折算为总成绩的20分;学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后,参加期末考试,获得30分;另有10分为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发言等)、10分为课堂讨论。这种过程考核方式,改变了学生过去上课期间不重视,期末进行考试突击的不良现象,引导学生重视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强化了对学习过程的管理。
总的来看,各门课的成绩构成如下:
《基础》:“五个一”工程的每一项各占20分,总分100分。
《纲要》:课堂表现10分+课堂讨论20分+读书笔记20分+期末考试50分=100分。
《概论》:课堂表现10分+作业10分+社会调查40分+期末考试40分=100分。
《原理》:课堂考勤10分+课堂讨论10分+哲学论文30分+政治经济学论文20分+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考查30分=100分。
四、重视《形势与政策》教学
一是自编教材。每期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下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自编教材,做到学生人手一册,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阅读的资料。如今已坚持多年。
二是集体备课。每一次“形势与政策”开课前,任课教师就要进行集体备课,由教研室主任进行辅导,集体研究教学难点、热点以及处理方式,在课件使用上做到资源共享,但又要进行个性化处理,以体现每一位任课教师自己的特色。
三是强调时效。“形势与政策”的时效性很强,所以,除了按中宣部和教育部下发的要点进行常规教学外,我们还及时的根据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向学生进行解读,让学生即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方面的教学主要是:每年在“两会”召开后及时举办解读两会精神的讲座;在中央全会召开后及时举办解读中央全会精神的讲座;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及时举办讲座,引导学生理性爱国;近期中东、北非社会动荡之际,及时举办当前形势分析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形势,自觉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五、存在的不足
1.师资队伍建设还需继续努力。我校的师资队伍总体较好,高职称教师较多,但结构不甚合理,高学历教师不够,教师素质存在差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还需重视教学团队建设。
2.硕士点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校已确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将来申报硕士点进行培养,并进行了规划和经费投入。但在科研课题申报、获奖级别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3.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还需要加强。学生需要学习专业知识,但绝对不能因此而忽视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问题。我国正处于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时期,学生思想浮躁,行为散漫,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因此,还需要在全校营造一种良好的政治氛围,加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六、未来的努力方向
坚持教改,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政理论课始终不渝的目标。未来的教改,我院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拟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体系,努力探讨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再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的有效路径,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导向功能。
2、认真践行学校的办学宗旨,认真贯彻学校的教改精神。努力将学校的理念、意图融入教改、教学实践中,发挥思政理论课综合的教育功能,探索培养学生“三心四能”素质的途径与有效方法。
3、认真研究我校大学生实际,努力使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贴近我校大学生实际情况,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以上思路,我院将创造条件,发挥各方积极性,使教改服从于国家建设的宏观要求,服务于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将充分发挥省教厅和省相关教学研究会的教学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校、院、教研室的团队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联系联系历史的、现实的各类教学材料,并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并加强对备课、上课环节的监督检查,使思政理论课成为学校精品课和学生愿意上并有所收获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