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副市长代表宜宾市第三届人民政府在第四届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务实、大气、有新意。
报告的主要特点:
报告对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评价全面、中肯、实事求是。报告从四个方面对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作了概括性回顾,第一是成就与变化,第二是过去的主要工作举措,第三是经验与启示,第四是问题与不足,整个评价实事求是。特别是对成就的评价,报告用了六个“最”来概括:宜宾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县城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基础设施改善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既高度概括,又很准确地展示了过去五年宜宾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其基本结论是:“宜宾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就最好的时期。”
解读:准确地反映了过去五年来宜宾的经济社会发展,准确地反映了宜宾的市情,准确地判定出宜宾的发展定位,这对于我们正确拟定宜宾未来发展目标,正确制定宜宾未来工作重点,提振全市人民的信心,无疑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报告对未来的目标设定和远景描绘思路清晰、大气、务实并令人振奋,报告提出了六大目标,其中三个是经济发展目标:即建设区域性经济强市,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一个生态发展目标:即建设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屏障区。一个文化发展目标:即建设区域性文化发展强市。一个综合发展目标:即实现“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考虑周详、务实、有效。所以务实、大气、有新意构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主旋律。
解读:这六大目标既立足宜宾实际,兼顾了平衡,强调了科学发展,又宏大高远,催人奋进。而随后的工作重点紧扣上述六大目标,对宜宾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做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具体部署。
报告对近期工作的安排重点突出,务在有为。对于2011年的工作,报告用了八个“着力”来叙述,反映出新一届政府对开局之年的高度重视。这八个“着力”点立足于宜宾现有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目标,既强调了宜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又强调了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问题。
解读:近期工作目标重点突出,务求有为,着力打造宜宾未来五年顺利发展,为宜宾“崛起成渝”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的主要亮点: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新意频仍,亮点叠出。其主要亮点有三:
“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的目标很得人心。报告第一次把“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作为政府工作目标,充满新意,且极富挑战性。报告没有泛泛而谈地简单提及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是用了“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这一极富挑战性的综合性指标。因为“幸福指数”的提升,不仅需要物质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和明显提升,而且还需要心理感觉的满足在内,故实现难度很高。《政府工作报告》公开把“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作为今后政府的一个主要工作目标,无疑是很有胆略的一个举措。
解读:这一目标彰显出新一届政府的自信。这一目标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来予以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包含人民收入的增加,环境和交通状况的改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等等,如此周详的部署,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届政府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鼎力配合下,一定能实现这一让人振奋的目标。
“提升城市品位”的提法极具诱惑力。《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提升城市品位”的新主张,这是报告在“以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里面提出的一个举措。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也极富挑战性。因为要“提升城市品位”,不仅涉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和美化,而且涉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涉及人的素质的提高。所以挑战性很强。为了实现这一举措,报告从两方面进行了规划:其一是直接的措施,在这一举措下,报告随之提出了一系列同样富有创意性的规划。如打造“三江六岸”亮化工程,打造宜宾的“宽窄巷子”、宜宾的“纳西古乐”会所、宜宾的“陆家嘴”等等,以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等;其次是配套措施。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管理水平,落实市委提出的“四个宜宾”建设目标等等。
解读:城市品位的提升着力在舒适、美化、特色、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这对宜宾未来的发展无疑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
“政府自身建设”有新意。报告在“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全面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这一大目标下,提出了构建五个“政府”的新主张,即建设“学习型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等。
解读:虽然报告在这方面着墨不多,但它透露出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即要努力建设“亲民”、“效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政府,值得称道,更值得期待!
编辑: 李霞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11-11-15 )来源: 四川在线